從常理來說,銀行即象征著安全、私密,在銀行辦理信用卡,用戶的隱私信息必須受到嚴密的保護。然而近日,關于信用卡信息大規(guī)模泄露的消息漫天飛散。根據調查發(fā)現,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泄露現象頗為嚴重,一條條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隱私的信用卡開戶數據,在網絡上形同“趕集”公開販賣。而種種例外條款、免責規(guī)定,往往讓消費者問責無門。
價幾何“黑市”明碼標價
根據上海某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銷售人員提供的線索,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電話銷售”這一關鍵詞,找到約200個有“數據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銀行數據”,參與人數多達數百人、交易活躍的群至少有30個。據介紹,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在其中一個名為“電話銷售數據貨源”的qq交流群,很快就從一位賣家處獲得了“供試用驗真”的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在這份數據中,工農中建交等多家商業(yè)銀行的200名客戶信息均在列,包括持卡人姓名、移動電話以及家庭住址、開戶銀行。
這些隱私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其中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的持卡人盛某某在電話中稱,自己確是在交通銀行安徽分行某營業(yè)部申請辦理了太平洋信用卡。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區(qū)某街道、在該市旅游局工作的其他信息,也與其本人提供的身份證明相符。經一一致電確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數十位持卡人也表示,已泄露的客戶信息真實有效。
調查發(fā)現,在微信及一些電子商務平臺,“電話銷售交流圈”“銷售行業(yè)資料群”也大量存在。多名“信息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區(qū)定制,先試用后付款”。此外,根據個人信息“品質”的不同,價格也分為“三六九等”,每條價格從2分錢到5元錢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開戶數據按照0.5元一條出售;已經出售過一次的二手數據,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條;部分高端客戶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條售價則高達5元。借助網絡聊天、支付工具,買家從下單到得到這些信息,交易全程僅需數分鐘。
一名微信群賣家表示,這些信息的主要購買者是貴金屬、信托等理財機構的電話銷售人員。僅他所在的群,每天有400多人商洽買賣?!霸绞菦]怎么被打過的電話信息價格越高,最便宜的一份2000元10萬條,算下來每條數據只要2分錢。”
水多深
不小心就簽霸王條款
銀行“內鬼”
經手多個環(huán)節(jié)倒賣
消費者申辦信用卡,商業(yè)銀行掌握了數億持卡人的身份證明、電話、住址等信息。根據《商業(yè)銀行信用卡業(yè)務監(jiān)督管理辦法》,商業(yè)銀行未經客戶授權,不得將客戶相關信息用于本行信用卡業(yè)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調查發(fā)現,種種規(guī)定屢成“一紙空文”,導致大量客戶信息被泄露:
知情人士介紹,每條個人信息被提交給銀行后,要經過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經手人員眾多。據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通報,已于2013年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原職員余某,就曾將掌握的600余份客戶信息出售,其中包括客戶辦卡時留存的工資證明、身份證明。
在上海司法機關近年查獲的買賣客戶信息案件中,工行、農行下屬支行員工也曾成為出售資料的源頭。
貓膩合約
不同意披露信息不給卡
一些信息販子透露,有相當部分的信息并非銀行直接泄露,而來自與銀行有合作關系的企業(yè)。
以辦卡人的身份,走訪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營業(yè)部,獲得的標準信用卡申請合同均顯示:個人信息除了被銀行使用,還可能被用于合作企業(yè)推銷業(yè)務、與聯名商戶共享信息。
比如,中行標準信用卡領用合約規(guī)定,持卡人需同意將信息披露給聯名信用卡的聯名服務方、服務合作方,才能申領辦卡;農行、建行的標準信用卡合約中,也有類似條款。此外,不少信用卡申請合同約定,銀行對合作機構只“督促保護信息”,不對這部分信息的安全承擔保密義務。
欺人辦卡
合同“免責條款”默許信息轉讓
據了解,現在辦理信用卡的合同基本都是各銀行自己的版本,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合同。合同中銀行是否要做信息保密承諾以及如何利用客戶信息,目前尚無任何規(guī)定。
事實上,與保險、超市、網站等合作方“共享個人信息”等字樣往往置于合同不起眼位置。“信用卡申領合同的條款上百條,內容晦澀,而且你想辦信用卡,不管什么條款,就只能簽字同意?!闭谏虾R患夜煞葜沏y行辦卡的王宇說。
“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中就授權將自己的信息轉手,遭泄露信息的消費者如果想追責,這些免責條款反而成了擋箭牌?!鄙虾HA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峰說。
誰負責
立法,才有根本保護
許峰說:“商業(yè)銀行及目前處于信息保護‘灰色地帶’的種種信用卡合作機構,都應對客戶的信息安全負有責任?!爆F在,如果查出信息泄露行為,也僅僅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罰,對銀行和機構沒有任何追責。
2009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明確,金融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將可能觸犯刑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對在業(yè)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商業(yè)銀行不能通過條款規(guī)避責任?!北本┲秀y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玉平指出,例如在信用卡辦理合同中,消費者應有選擇權。例如能夠選擇不接受將信息提供給銀行外機構,不接受銀行推銷保險、理財產品等非信用卡業(yè)務。
此外,對企業(yè)泄露公民信息的民事責任,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也較為籠統(tǒng)。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教授崔聰聰認為,當消費者試圖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隱私時,卻往往發(fā)現法律武器并不好用?!氨热?,消費者如果要維權,自己需要承擔舉證責任。但對于信息如何泄露、泄露給誰、造成了什么樣的損失,這一系列舉證的難題靠個人難以完成?!?
專家表示,監(jiān)管部門應當加大對金融企業(yè)、合作機構等信息泄露源頭的處罰力度,督促商業(yè)銀行加強對合作機構的審查?!皬母旧峡矗斜匾M快推動呼吁已久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明確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責任。”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春泉說。
深一讀
信息泄露了怎么辦
發(fā)現信用卡信息泄露后可立即申請掛失進行換卡處理,因為持卡人換卡后,信用卡卡號和cvv的密碼通常都會變更,那么黑客拿到持卡人此前的信息也不會造成風險了。
信用卡保護
“自主警示”很關鍵
信用卡信息安全問題是我們每一個用卡人需要特別關注的。而生活中掌握一些信用卡安全用卡常識和技巧更是必要。
委托他人或非法中介機構代辦信用卡的方式很容易使個人信用卡信息泄露,所以要辦理信用卡最好直接到銀行柜臺辦理申請手續(xù),或者到銀行官網及銀行授權信用卡申請合作網站自行辦理信用卡。
辦理信用卡時,最好在提供的個人身份證件復印件上注明用途,這樣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將復印件移作他用。
在使用信用卡消費時,最好不要讓卡片離開視線,以免被不法分子克隆。
當接到自稱銀行人員的電話詢問有關信用卡卡號、銀行賬號及密碼等個人賬戶資料時要確認無誤后再作決定。
據介紹,信用卡持卡者提供銀行卡號、背后的三位數字、卡片有效期,核對一下個人信息就可以消費了。所以要保護好信用卡卡號、后三碼也就是常說的cvv碼、卡面的有效期等重要信息,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可以用物品粘住,另外,身份證和信用卡要分開放置,刷卡憑證、簽購單、注銷的銀行卡等都要謹慎保管或銷毀。
不要輕易將信用卡借給他人使用,收到新卡片后及時修改交易密碼,并且牢記該密碼,以免忘記密碼而給自身帶來麻煩。
收到信用卡賬單不要隨意丟棄,如果不注意這類問題,就會在不經意間泄露自己的很多信息。
一定要去正規(guī)網站上購物,因為在購物的時候,會涉及到網上支付,使用正規(guī)有保障的網站,安全系數會更高,個人信用卡信息的保密指數也會更高。
編輯推薦:信用卡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