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卡產業(yè)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標準,有了這個標準,就意味著掌握了銀行卡市場未來發(fā)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9月27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主辦的“廣東省金融IC卡發(fā)展及多行業(yè)應用推廣工作促進會”上,央行科技司副司長李曉楓針對近期美國向WTO狀告中國銀聯(lián)一事發(fā)表看法,認為銀行卡產業(yè)之爭已上升到中美政府層面。
但他意味深長地表示,中國銀聯(lián)的PBOC2.0標準必定是中國金融IC卡的統(tǒng)一標準,也將成為一個電子支付的國家標準。人行將不遺余力的推動金融IC卡在國內的發(fā)展。
用“國標”掌握主動權
這番話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如果要在中國境內發(fā)卡,必定要遵循銀聯(lián)PBOC標準,而非其他國際卡組織推行的諸如EMV遷移標準。分析人士認為,若銀聯(lián)標準PBOC2.0芯片卡(即金融IC卡)不兼容其他標準,這對遵循EMV標準的國際銀行卡巨頭來說絕不是什么好事。假設未來銀聯(lián)標準的金融IC卡全面發(fā)行,國內人民幣業(yè)務依然不對國際卡組織開放,那么國際卡組織更加無法撼動銀聯(lián)在國內的地位。
實際上,這已不是人行官員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發(fā)表上述看法。200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guī)范》(即PBOC2.0標準)后,北京、上海等地開始試點芯片卡工作,工行最早于2007年推出了國內首張PBOC2.0標準信用卡。自此,PBOC標準就逐漸成為國內芯片卡的發(fā)卡主流,而此前曾在國內廣泛推進的EMV遷移日漸淡出。始于幾年前的標準之爭,最終以PBOC2.0標準的勝利告終。
換芯仍要3-5年
不過,盡管人行定下了這項宏偉目標,但銀行卡要實現(xiàn)“力爭用5年時間,在境內全面發(fā)行和受理金融IC卡”,使磁條卡退出市場并非易事。
“耗資巨大”就首當其沖。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累計發(fā)行銀行卡約20.66億張,剔除約100萬張IC卡,按當前主流應用的PBOC2.0芯片卡每張約20元計算,則將全國已發(fā)行的磁條卡更換為芯片卡成本超過400億元。在終端機具(包括POS機和ATM)改造上,全國存量終端改造投入超過9.5億元,其他成本如發(fā)卡和收單系統(tǒng)改造、人員培訓等更無法量化。
而相對的,2009年全國銀行卡消費68612.95億元及信用卡欺詐損失率不足0.02%計算,全國銀行卡偽卡欺詐損失僅在10億元以內,遠小于銀行卡“換芯”成本,也造成銀行積極性不高。銀行人士認為,芯片卡的全面普及預計仍至少需要3-5年。
對此,李曉楓則認為,首期投入500多億就能搞掂全部“換芯”,以后每年只需投入200多億元就可以進行維護,“這相對于可以‘日進14億元’的銀行來說,完全有錢消化。”他還指出,從2007年開始,銀行卡犯罪就以每年60%的增速增長,盡管基數很低,但“增速十分驚人”,這讓銀行卡防欺詐技術的提高已刻不容緩。